違反科學道德院士將被取消稱號
  A03版
  ■先講個故事
    李克強給院士講故事:越想這買賣越不划算呀!
    10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召開的兩院院士大會上表示,“中國經濟要向中高端躍升,靠什麼?靠創新。這是中國發展的根本出路。”
    他向院士們講起一個真實的故事:某外國政要向他推銷本國飛機,順勢將一款同類飛機模型作為饋贈禮物送給了他。“我接過模型,翻過來一看,底下竟然是‘Made in China’,中國製造!”他說,“模型是我們造的,飛機卻是他們賣的。你們想想,我們要造多少飛機模型才能換他們的一架飛機?我越想這買賣越不划算呀!”
    正在此間舉行的兩院院士大會上,中科院和工程院分別對各自章程進行“大修”,對院士制度進行改革完善。兩院的改革方案直面社會反映強烈的行政化、功利化等問題,從候選人提名渠道、增選機制、退出機制等方面展開,將著力使院士稱號回歸榮譽性和學術性。中國工程院已於11日表決通過了《中國工程院章程》修訂案。
    院士遴選直接關係到院士群體的學術水平和社會聲譽。過去,院士候選人推薦渠道除了院士直接推薦外,各省(區、市)、有關主管部門、國內各科研機構、高校、企業等都可以推薦。
    為堅持和突出院士增選的學術導向,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干擾,新修訂的《中國工程院章程》明確了兩種提名渠道(見圖表),其他推薦渠道均被取消。據瞭解,中科院院士增選也將只保留院士直接提名和有關學術團體按規定程序提名這兩種提名途徑。
    在院士增選機制上,借鑒國際上院士選舉制度的普遍做法,兩院均將在候選人所在學部範圍選舉投票的基礎上,增加全院院士終選投票環節,以此考察候選人在更廣學術範圍內的認可度。
    在廣受社會關註的院士退出機制上,工程院新章程在已有院士退出機制的基礎上,增加了“勸退”規定(見圖表)。據悉,中科院新章程也擬作相同的規定。
    據悉,院士制度改革還著眼於把更多中青年人才遴選到院士隊伍中來,同時更加關註國防、新興學科、交叉學科等相關領域符合條件的候選人。此外,還對院士候選人和院士本身的行為規範提出了要求。
    此前,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改革院士制度,要求突出學術導向,減少不必要的干預,改進和完善院士遴選機制、學科佈局、年齡結構、兼職和待遇、退休退出制度等,以更好發揮廣大院士作用。
  ■鏈接
    什麼是院士制度?
    中國科學院院士是國家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最高學術稱號,中國工程院院士是我國工程技術領域最高學術稱號。我國現有743名中科院院士、802名中國工程院院士。兩院院士每兩年增選一次。
    院士待遇如何?
    從額外收入上看,2009年之前,兩院院士津貼標準才每月200元,從2009年1月1日起,調整為每人每月1000元。
    在清華大學,除國家院士津貼外,學校發放給院士的津貼一個月是1600元。但是,隨便翻看一下地方高校的價碼,比如,濟南大學2013年人才招聘啟事,應聘對象如果是院士,那麼,“年工資待遇200萬元以上,安家費100萬元以上,免費提供住房,配偶調入”。
    其他國家的院士制度
    英國皇家學會:獨立自治社團,不對政府部門負正式責任。
    美國國家科學院:科學家自治組織。院士為榮譽稱號,領不到工資還要交會費。
    德國利奧波第那科學院:院士工作完全是榮譽性的,無任何報酬。
    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為終身制,老院士過65歲法定退休年齡,即可增補一名新院士。
  ■新聞背景
    我國院士制度沿革
    我國現行的院士制度是由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制度發展而來。中科院學部成立於1955年。1993年,經國務院批准,中科院學部委員改稱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於1992年第六次學部委員大會通過,1994年、1996年、1998年、2000年、2004年、2006年、2008年經過7次修訂,同時還對《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細則》進行了10次修訂,對院士遴選程序、當選院士門檻等內容進行了完善。
    中國工程院成立於1994年。根據我國工程科技發展和工程院及院士隊伍建設的實際需求,《中國工程院章程》在1995年、1998年、2000年和2008年經過四次修訂,分別就中國工程院的定位、職能,院士標準和條件、院士候選人提名、院士退出程序,以及院士大會、主席團、學部和專門委員會設立等內容進行了修改、補充完善,基本形成了符合中國工程院特點和發展要求和比較成熟的章程。
  ■貢獻
    院士制度為我國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科學院院士是我國科學技術方面最高學術稱號,中國工程院院士是我國工程技術領域最高學術稱號。作為我國科學技術發展的開拓者、領航人,長期以來,廣大兩院院士前瞻世界科學走向,胸懷國家和人民利益,為“創新中國”不斷貢獻著自己的智慧與汗水。
    廣大院士是我國科技事業的奠基人和開拓者,是我國科技事業的領航人。從1956年新 中 國 第 一 張 科 技 發 展 藍 圖———《1956-1967年國家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的制定,到此後每一次國家科學技術規劃的制定和咨詢,廣大院士都付出了大量心血。23位“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和一年一度的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基本上都是兩院院士,他們是院士群體的傑出代表。
    中微子物理、高溫超導、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納米科技……基礎科學研究屢屢獲得突破;超級雜交水稻、高速鐵路、載人深潛、探月工程……工程科技為經濟發展提供堅強支撐。這些在國際上產生重要影響的成果背後,廣大兩院院士的身影幾乎無處不在。
    城鎮化、“三農”問題、重大傳染性疾病、全球氣候變化、糧食安全、防災減災……長期以來,廣大院士圍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具有戰略性、前瞻性的咨詢研究,取得了一大批重要成果,形成了許多政策建議。
    在國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時候,廣大院士及時提供智力支撐。2003年非典期間,22位院士聯名向國務院提交報告,對非典型肺炎防治的研究、構築我國預防醫學體系等提出了意見和建議;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中科院學部迅速成立了“四川汶川地震”咨詢項目研究組,院士們緊急行動起來,圍繞餘震監測、預防次生災害、災後重建等問題,多次召開科技救災專題研討會和咨詢會議……
  本版稿件 綜合新華社等
  (原標題:違反科學道德院士將被取消稱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o85wozvn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